为助力学生提升全球胜任力,筑牢核心素养根基,2025年7月20日至26日,激情视频 党委书记王莉及院长助理刘晓刚带领57名学生赴香港理工大学开展为期一周的“数学之旅”暑期项目。
台风“韦帕”中展现西工大人的团结与担当
7 月 20 日,项目即将启程之际,今年第6号台风 “韦帕” 以 12 级强风突袭广东,深圳、香港等地接连拉响暴雨橙色预警,香港天文台更罕见悬挂最高级别 “十号飓风信号”。受其影响,深圳湾口岸临时关闭,广深港高铁全线停运,深圳宝安国际机场超 500 架次航班取消,部分学生原定的出行计划被打乱,高铁票、机票被迫改签,行程陷入延误。
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台风考验,带队老师王莉、刘晓刚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:联系学生指导改签事宜,协调高铁出行的同学分批到就近城市集结,同时规划绕行未受台风影响的陆路通道前往目的地。在 “十号风球” 持续 7 个多小时的狂风暴雨中,师生们彼此照应、实时互通行程——提前抵达的同学主动协助老师统计信息,滞留途中的同学及时反馈路况,最终于当日22时前全员平安抵达香港酒店,为项目顺利开展筑牢了安全基石。
多元学术模块助力学科交叉与前沿探索
本次项目设置四大核心学术模块,引导学生在系统性学习中深化跨学科认知。
一是数学前沿与科技融合。香港理工大学应用数学系专家团队聚焦量子计算、因果推断、金融数学等领域授课。Guofeng Zhang 教授在《Quantum Computing: What, Why and When?》讲座中,从技术发展脉络延伸至未来展望,深入浅出解析量子计算基本原理,对比其与传统二进制计算的本质差异;Alex Wong 教授以公共卫生案例为切入点,阐释 “相关性≠因果性”,结合潜在结果模型揭示因果推断在机器学习中的应用价值,引发学生对数据偏差控制的热烈讨论。
二是AI与大语言模型的未来图景。Chenyu Ren 老师系统梳理 AI 发展脉络,从图灵测试到 GPT-4 的 “涌现现象”,详细拆解 Transformer 架构与 RLHF 训练机制,并展示大语言模型在医疗、生物科技等领域的创新应用场景。
三是数学建模的社会价值。Daihai He 教授以儿童传染病模型为例,强调科研需兼顾 “合理性” 与 “极简性”,通过控制变量法精准识别核心影响因素;Qi Wang 老师聚焦 “双碳” 目标下的电力系统优化,结合国家战略讲解如何通过数学模型平衡供电安全与节能需求,鼓励学生将理论转化为服务社会的能力。
四是实践与成果转化。香港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崔文海以个性化医疗方案为例,完整呈现从数据收集、模型训练到结果验证的 “数学模型→实际应用” 转化路径,为学生提供实操参考。
文化浸润与心灵触动
除高强度学术课程外,师生们走进香港街巷地标,在多元场景中感受城市人文魅力:尖沙咀海滨长廊上,对岸中环的摩天大楼与星光大道的手印石碑交相辉映;中环石板街的斑驳路面上,听当地居民讲述 “寸土寸金” 里的市井温情;旺角的烟火气中,一碗车仔面的热气里藏着香港的生活温度…… 文化体验让学生在学术之外,更直观理解这座城市的多元与包容。
深化两校合作,构建国际化人才培养新范式
此次 “数学之旅” 延续了两校在数学、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深度联动。2024 年,两校已联合开展 “机器学习 + 数学模型” 暑期课程,吸引近百名学生参与。展望未来,激情视频 将以此次项目为契机,进一步拓展与香港理工大学在数学建模、人工智能等领域的联合研究;香港理工大学应用数学系副主任赵兴球教授也在开营致辞中表示,期待在科研合作、联合培养等方面深化交流,共促人才成长。
此次项目不仅让学生接触国际前沿的数学及交叉学科知识,拓宽科研视野与学术思路,更通过跨校交流与文化体验提升全球胜任力。激情视频 将持续推进此类国际交流活动,助力学生在多元学术环境中成长,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基础。
文:翟梓帆
图:激情视频 香港理工大学“数学之旅”暑期项目团队
审核:王莉